長遠的角度來看,一個人在職業(yè)生涯當中若要不斷地往更高的境界提升、突破,具備足以擔當大任的條件,則必須要使自己培養(yǎng)成為一位「大將之才」,亦即格局要大。
要有大格局、要成為「大將之才」,并非一蹴可及,必須從基層開始就要有正確的觀念、思維,長久下來,才能具備充分的條件而足以成其「大」。
「大將之才」具有幾項基本條件。
首先,要能客觀地看待所有事物,唯有客觀,才能夠做到無私。一個人在判斷、決定一件事情的時候,若把私人利益摻雜在其中的話,判斷的方向勢必會朝向其私人的利益偏斜,而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與決定來。所以,客觀、無私是非常重要的基本條件;主觀、存有私心就會有所局限,格局便無法擴「大」。
其次,則是思考、判斷事物時的平衡感。主管在作決策的時候,必須要能綜觀全局,全盤考慮各個牽涉到的層面,而非單點思考。平衡的思維代表不偏食、不偏廢任何一個面向,而能夠平衡地看待各種事物。看的面要廣之外,還要看得遠,如此一來,決策的質量才能提升。
公司、股東與員工的三方角力
舉個例子來說,公司福利政策的制訂,必須全盤考慮所有員工的需求,將有限的資源作最有效的分配與運用,以求照顧到絕大多數(shù)的員工,并產(chǎn)生持續(xù)性的實質效果;而不是將所有資源全部投注在少數(shù)個人身上。要對眾人付出「大愛」,而非對個人施以「婦人之仁」,其差別便在前者能夠平衡地考慮,而后者是單點思考。
再就公司的經(jīng)營來看,經(jīng)營者必須均衡且長遠地考慮員工、公司與股東三方面,不能偏厚任何一方。例如,不能為了提高公司的競爭力而給員工過低的薪資,但也不能為了滿足員工高收入的期望而給予過高的薪資,雖然員工短期內(nèi)很高興,但是卻讓公司在市場上處于競爭劣勢,長久下來,可能無法持續(xù)經(jīng)營下去,員工的工作都可能不保。
同樣地,股東投資一家公司自然希望有好的投資報酬率,但公司除了將獲利分配給股東之外,如果也抽出一部份與員工利潤分享,則員工將因此更努力投入工作,創(chuàng)造更好的績效,相對使得公司的獲利更佳,股東與員工均得到更大的利益。
反過來說,公司也不能為了照顧員工而忽視股東的權益,否則,股東不愿意投資,公司資金籌募困難,營運發(fā)展便受到限制。因此,一個經(jīng)營者要能夠均衡、長遠地思考,才能做出正確、高質量的決策來。
「大將之才」基本條件
客觀、無私地判斷,均衡、長遠的思維都是培養(yǎng)自己具備大格局,成為「大將之才」的基本條件,而這些觀念必須從身為基層成員的時候,便開始練習、自我培養(yǎng)。當這些觀念逐漸內(nèi)化而成為習慣之后,對事物將會越看越清楚,逐漸強化認知力與洞察力,格局也隨之逐步放大,漸具大將之風。
然而,這樣的觀念與養(yǎng)成過程只是一種理想,在現(xiàn)實中不見得可以非常輕易地做到。例如,公司為了長遠發(fā)展的考慮而擴大投資規(guī)模,但是員工的短期福利勢必受到影響,可能會導致員工的抱怨、疑慮,甚至因心情不佳而士氣低落。面對這種情形,如果礙于眼前一時的影響而退縮,則長遠考慮下的目標便無法達成。
所以,主管要有為了堅持長遠正確的目標,而承受眼前困難的毅力,并且耐心、妥善地處理,而非退縮。又例如,要做到無私,很可能使自己眼前的個人利益看似產(chǎn)生某種「損失」。但是從長遠的角度來看,放棄眼前一時的小利,卻往往能夠在往后得到更大的回報。
因此,要培養(yǎng)自己成為「大將之才」,必須要面對問題,不畏困難的存在,進而苦思解決問題的方案。也由于問題往往不是一次就能全面解決,每想出一個解決方案只是減少一部份阻礙,因此,面對問題的同時,還必須能夠忍受解決問題時的艱困,持之以恒地克服一關又一關的挑戰(zhàn)。
能夠如此,不僅能夠真正把問題解決,更能在此過程中練就一身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毅力。要培養(yǎng)出大的格局,必須要有去克服、去執(zhí)行的積極態(tài)度,而不是消極地逃避,或是便宜行事、得過且過。
提升思考深度與廣度
除了具備正確的觀念與態(tài)度之外,還必須提升思考事情的深度與廣度,因此,用于思考的時間必須不斷加長。思考是最不受時間、空間限制的行為,思考時間加長并非要特地規(guī)劃一個時段來進行思考,真正的重點在于養(yǎng)成思考的習慣,能夠隨時隨地思考,走路、乘車、排隊……等,以及所有的零碎時間都可以思考。體認到思考的重要性,并且養(yǎng)成思考的習慣,思考的時間自然可以不斷加長。
另一方面,則是要培養(yǎng)閱讀的習慣與正確的閱讀方法,以使知識的吸收能不斷持續(xù),除了從工作的執(zhí)行本身累積經(jīng)驗與知識之外,透過閱讀而增加知識來源的管道,加上正確的閱讀方法,將使得知識的吸收更有效率。
掌握上述要點,復以持之以恒地不斷自我淬煉,則成為「大將之才」指日可待。